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七)三层次财政学教育的时代之变

樊丽明 财贸经济 2022-04-24

点击封面,一键订购


三层次财政学教育的时代之变
樊丽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谈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020年11月3日,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这次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绘就了新文科建设“施工图”,标志着新文科建设从研究探讨凝聚共识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的目的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我们目前正处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上,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即将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现在培养的学生应该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担当大任。因此,我们应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当前的人才培养。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会长期存在。基于这种形势,我们要思考,我们培养的人才在30年之后能不能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处,理解包容多元文化,具备全球胜任力乃至领导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以昨日之思想来办今天的教育,就是掠夺学生的未来。这句话特别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我们应站得更高,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从人才培养理念、价值引领、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展。

这里我提出一个三层次财政学教育之变的问题。从财政学教育来说,我认为从小财政学教育到中财政学教育,再到大财政学教育,都要发生时代之变。

第一,小财政学教育的时代之变。小财政学教育就是财政学的专业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有关财政学教育的讨论主要局限于专业教育层面。在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更加注重价值引领。从专业教育角度说,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更加注重国情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教育,注重培育法治意识,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和创新素养。二是更加注重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于中国国情,总结中国实践,吸收外来精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国问题。三是更加注重突破应用经济学局限。要遵循财政学自身规律,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的结合上,深入研究财政问题,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四是更加注重财政学与现代科技结合。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在财政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潜力无穷,财政学专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快文理工融合步伐,引入新课程,增加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另一方面要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加快实验条件更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学习的提质增效。唯有如此,才能让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变化,担当时代重任。 

第二,中财政学教育的时代之变。中财政学教育就是财政学通识教育。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时代新阶段,财政学不应该仅仅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不应该只是财经专业学生的共同必修课程,而应该成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让与财政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公共素养成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既是一个物质形态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公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过程。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除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等等之外,公共意识和公共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不仅研究公共需求和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及服务,而且研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之道和绩效水平。财政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所蕴含的民主法治要求,要培育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能力,对未来社会的现代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从事财政学教育的人不能只研究实践如何培养教育本专业学生,还应该将面向所有学生的、旨在培养公共价值取向、公共分配知识及基本能力教育纳入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范畴。当然,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侧重,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以道为主、以术为辅,问题导向、系统为辅,理论简明、案例丰富,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现实选择。 

第三,大财政学教育的时代之变。大财政学教育就是财政学的社会教育,即财政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财政学是一门社会性学问,小至社区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大到国家治理方针政策,无论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缴与优惠,还是公共支出的受益与归宿,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人人都是公共服务受益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纳税主体。一个时期社会成员的现代化程度,包括公共意识和公共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该时期的纳税秩序和公共分配绩效水平,进而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在社会教育中,财政学基础知识教育不可或缺、不能弱化,而应让财政学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必修课;应该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在“宣传月”基础上创新模式,扩大受益面。在这方面,高等学校应该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担当社会责任。一是要为普及财政学知识建言献策。要就社会普及财政学知识的内容范围及深度、方式方法、协同机制等进行研究,提供可行方案。二是要为普及财政学知识躬身力行。可以首先在学校所在地,选择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编选适宜教材,提高教育效果,积累经验,示范推广。



(作者系山东大学校长、教授,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征  订


微店订阅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邮局

邮发代号:2-845

收款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运营中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分社

邮 编:100029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扫码关注我们

本刊官网

cmjj.ajcass.org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